今天從教會歸家後,赫然發覺一位故人來信,內容令人心碎,更令我摸不著頭腦。我嘴角微顫,心裡總覺得不是味兒。
信息中簡述我倆從今割席分坐,互不相交。
我拭了拭雙眼,我細想,我應該沒有誤會文中深意吧。
這個人可不是開玩笑的哦,更不是語帶雙關。
可是問題來了,雖然我跟此人頗投契,卻不過是萍水相逢,那來席以割? 更甚的是,我可沒有跟此人有任何爭執,為何頃刻間將席割斷,不留餘地呢?
如果說,此人代另一位人士轉述,卻為何不留下任何線索呢?
要我像福爾摩斯去抽絲剝繭,㕷們是交朋友,可不是查案哦。
朋友貴於誠,這是我一直對交朋友的宗旨。
怎樣也好,我是非常珍惜每一段友誼。
可是,友誼是雙向,互動的,單方面的付出是不能建設出任何成果。
擺了,這可能是佛家所說的䤸滅,人世間的一切,都不過是䤸所帶來的相,人很多時侯都會執著於俗世間的相,這執著帶給人貪,嗔,痴,三毒,這為人苦惱的源頭。但人經過種種人事變遷後,便會漸漸悟到,佛學中的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仍是山的道理。人看見山後將其定義為山,可是仔細再看,山可不是山,而一大堆石頭,並為草木蓋之。而最後見山仍是山,不是指人退步了,因為這階段是指人有所覺悟,破執了。山只不過是人給予其的相,假如沒有人,又何來有山這個名詞呢。所以,當我們(人)再望向山時,發覺原來還是山。這就是可破了他相。不敢說我看破了什麼,要是我看破了,就不會在此打了這一篇文章。我打此文的原因便是去讓自己思考,自省。我們說吾日三醒吾身,當我打文章的時候,會讓靜靜的去思考,去反省。
基督讓我體驗愛,但佛學令我明白如何放低。
我覺得兩者並沒有什麼衝突,這樣反而讓我領悟得更多,更深入,更能睇會到人生在世的意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